第三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3rd OSMG-2010)
时间:2010年9月29-30日
地点:中国 苏州
主题:分布式传感网技术与工程监测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
承办单位: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关于会议
近年来,分布式传感(网)监测技术,如布里渊光时域反射应变/温度测量技术(BOTDR)、布里渊光时域分析应变/温度测量技术(BOTDA)、拉曼光时域反射温度测量技术(ROTDR)、布喇格光纤光栅测量技术(FBG)等,已相继应用于土木结构工程的健康监测和诊断,而应用于地质和岩土工程的监测才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去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尽快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后,物联网或叫传感网已确立为我国下一轮信息技术产业,必将得到迅速发展。从技术层面看,物联网可以解析为感、传、知、控四个紧密联系的功能区块。由于分布式传感网技术作为感与传结合在一体的传感技术,具有分布式、长距离、耐腐蚀、抗干扰等特点,因此在地质(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本次论坛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继2005年和2007年在中国南京大学召开的两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研讨会后召开的第三届论坛。应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本次论坛将围绕分布式传感网技术与工程监测这一主题,展开相关议题的讨论和交流。会议期间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就本领域中最新研究成果、热点、难点课题作专题报告,相关产品供应商将提供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以推动和提高分布式传感网技术在地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和技术水平。
主要议题
分布式传感网技术体系与监测理论
分布式光纤传感网监测技术在地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分布式光纤传感网集成技术
分布式光纤温度、形变和振动传感网技术
地质工程监测中分布式光纤传感网布设与安装工艺
分布式光纤传感网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分析
分布式传感网监测技术中的温度补偿与异常识别技术
基于分布式传感网技术的地质工程健康监测与诊断系统
分布式传感网监测技术应用实录
论文征集
受邀和投稿作者应在2010年8月1日前提交一份约300字的英文或中文摘要,并于2010年9月1日前提交英文或中文的论文全文。提交的论文可以是已经发表的,并发送至osmg2010@nju.edu.cn,格式要求请参阅会议网站。
会议语言
英语或中文
重要日期
论文摘要提交2010年8月1日
会 议 回 执 2010年8月1日
产品参展注册 2010年8月1日
论文全文提交2010年9月1日
会 议 注 册 2010年9月28日全天和29日上午
会 议 时 间 2010年9月29-30日
学术委员会
主席 X.Y.Bao (University of Ottawa, 加拿大)
副主席 殷建华(香港理工大学, 中国)
K.Kishida ( Neubrex 公司,日本)
组织委员会
主 席 施斌 (南京大学, 中国)
联系方式
张丹(南京) 或 施宏兵(苏州)
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 南京市汉口路22号, 邮 编:210093
电 话:025-83597888, 83686220(南京),0512-62872168(苏州)
传 真:+86-25-83596220
E-mail:osmg2010@nju.edu.cn
Website:http://www.fosmg.com
会议场址
本次会议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会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仁爱路150号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会馆,详细路线及地图请见会议网站。
注意事项 由于开会期间正值上海世博会期间和苏州旅游旺季,宾馆十分紧张,请参会者务必于2010年8月1日前将会议回执用E-mail或传真或邮寄到会议秘书处。 会议将设光电传感监测技术与产品展览区,欢迎相关公司企业和科研单位参展。参展相关信息见论坛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