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二号通知
会议时间:2017年11月3-5日
会议地点:中国南京
网站:http://www.fosmg.com/
1. 会议简介
第六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6th OSMG-2017)将于2017年11月3-5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该系列论坛由南京大学于2005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本届论坛由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和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联合承办,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十家单位协办。
论坛将围绕“基础设施监测技术前沿及应用”这一主题,展开相关议题的讨论和交流,相关监测技术不仅关注在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方面,而且延伸到了各类先进的监测技术,大大扩大了以往历届论坛的议题,旨在为从事各类基础工程监测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合作交流平台。论坛所用语言为英文和中文。会议期间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本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热点、难点课题作专题报告,并开设“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培训班”,为产品供应商提供新技术、新产品的信息发布平台,促进国内外企业和科研单位交流、合作,以提高光电传感监测技术在地质与岩土工程、土木结构等基础工程中的应用水平。本届论坛还将颁发“杰出贡献奖”、“最佳论文奖”和“最佳海报奖”等多个奖项,以表彰和鼓励从事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年轻科研工作者。
2. 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7年11月3-5日
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国际会议中心
3.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
承办单位: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CEMOES)、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国家组、国际智能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学会(ISHMII)、国际环境岩土学会(ISEG)、香港理工大学、德国fibrisTerre有限公司、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4. 顾问委员会
主席: | 王思敬 院士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
副主席: | Ansari, Farhad 教授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Thévenaz, Luc 教授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 |
委员(按英文字母排序): | ||
Bao, Xiaoyi 教授 (加拿大) | Mufti, Aftab 教授 (加拿大) | |
5. 学术委员会
主席: | 吴智深 教授 (东南大学) | |
副主席: | Chang, Ki-Tae 教授 (韩国国立金乌工科大学)、Zeni, Luigi 教授 (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学-路易吉万维泰利) | |
委员(按英文字母排序): | ||
蔡德所 教授 (中国) | 李文平 教授 (中国) | |
6. 组织委员会
主席: | 施 斌 教授 (南京大学) | |
秘书长: | 朱鸿鹄 副教授 (南京大学) | |
副秘书长: | 张 丹 副教授 (南京大学)、魏广庆 总经理 (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 |
委员(按英文字母排序): | ||
曹金宝 高工 | 苏立君 研究员 | |
秘书处: | ||
张磊 宋媛媛 朱宝 |
7.主题报告和特邀报告(按报告先后排序)
Farhad Ansari,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副校长,国际智能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学会前任主席
报告题目:待定
Luc Thévenaz,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待定
吴智深,国际智能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学会主席,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东南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待定
Ki-Tae Chang,韩国国立金乌工科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Comprehensive approach for anomaly detection in a bored pile using armored distributed fiber optics sensor cable(基于铠装分布式传感光缆的钻孔桩异常识别综合方法研究)
Luigi Zeni,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学-路易吉万维泰利教授
报告题目:Brillouin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ors in railways field: Applications to the monitoring of train traffic and infrastructure(铁路领域中的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火车交通和基础设施中的监测应用)
Jian-Hua Yin(殷建华),香港理工大学首席教授
报告题目:Monitoring a flexible barrier under impact of rock fall and debris flow in large-scale physical model tests using both FBG sensors and conventional sensors(基于FBG和传统传感器监测的落石和泥石流冲击柔性防护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An-Bin Huang(黄安斌),台湾交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Offshore meteorology mast oscillation monitoring with FBG sensors(基于FBG传感器的海上气象桅杆震荡监测)
Michael D. Todd,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
报告题目:Impact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composite laminates with embedded Fiber Bragg Gratings(基于内置FBG的复合层压板冲击识别与定位研究)
Alexis Mendez,美国微光光学有限公司经理
报告题目:Overview of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using fiber optic sensors(光纤传感器结构健康监测概述)
II-Bum Kwon,韩国国家标准及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题目:Fiber optic distributed sensors : From meter range to cm range(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从米级到厘米级)
Yi-qing Ni(倪一清),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Fiber Bragg Grating sensing systems for online monitoring of railway infrastructure(用于铁路基础设施在线监测的FBG感测系统研究)
Inyang, Hilary I.,美国Global Educ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Services公司主席,国际环境岩土学会前任主席
报告题目:Extension of electronic sensing to management of natural and technological hazards: Opportunities and schemes(将电子传感延伸到自然和技术灾害领域:机遇和方案)
Tong Sun(孙彤),英国伦敦城市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Novel sensor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driven by applications(由应用驱动的新型传感器设计和实施)
Jose M. Lopez-Higuera,美国光学学会会士、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Smart photonic sensors for real structures supervision(用于真实结构监控的智能光子传感器)
何祖源,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Review on fiber-optic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s(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器综述)
贾永刚,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海洋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In-Situ long-term monitoring of pore water pressure in the sediments of seabed(海底沉积物孔隙水压力的长期原位监测)
Werner Lienhart,国际智能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学会常务理事,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New approaches to monitor geotechnical structures using mobile mapping systems, fiber optic sensors and image based techniques(一种基于移动制图系统、光纤传感器和图像技术的岩土结构监测新方法)
Zhong-qi Yue(岳中琦),香港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Challenges and issues in monitoring and pre-warning of disastrous landslides illustrated with case studies(灾难性滑坡监测和预警的机遇、挑战与案例分析)
董永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Ultra-fast distributed Brillouin optical fiber sensor for dynamic strain measurement with MHz sampling rate(用于MHZ级采样率动态应变测量的超快速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研发)
张青,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教授级高工
报告题目:Deep hol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based on DFOS engineering(分布式光纤深孔测温试验研究)
谢雄耀,同济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Numerical modeling and FBG monitoring of settlements of existed tunnel due to twin curve shield tunnelling in Shanghai soft clay(双曲线盾构掘进诱发上海软土中现有隧道沉降的数值模拟和FBG监测)
Nils Nöther,德国fibrisTerre有限公司经理
报告题目:Getting the whole picture – distributed fiber-optic sensing as a powerful tool for industrial and geotechnical monitoring(掌握全局:工业和岩土监测的有利工具——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Xiong (Bill) Yu(余雄),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echnologies for civil infrastructure(用于民用基础设施的创新时域反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Kevin P. Chen,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待定
施斌,国际智能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On the ground sensing system and ground sensing engineering(论大地感知系统和大地感知工程)
Klar Assaf,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教授
报告题目: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tunnel health condition(隧道健康状况的监测与评价)
Yang Yaowen(杨耀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
报告题目:Wireless FBG sensing for civi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无线FBG感测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Sascha Liehr,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题目: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 techniques: from high strain applications to nanostrain sensitivity(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从高应变应用到纳米级应变敏感性)
Aldo Minardo,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学-路易吉万维泰利副教授
报告题目: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in distributed sensors based on dual-wavelength Brillouin measurements(基于双波长布里渊测量的分布式传感器的温度补偿)
Luca Schenato,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研究员
报告题目:Appl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OFDR-based distributed sensing to geotechnical problems: from a large scale physical model of landslide to a foundation pile monitoring(高分辨率OFDR分布式传感的岩土工程应用:从大尺度滑坡模型试验到桩基监测)
Wanhuan Zhou(周万欢),澳门大学副教授
报告题目:Field-monitored variations of soil moisture and matric suction in soils vegetated with Phyllostachys acuta (现场监测种植尖头青竹土壤中土的含水率和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
Ankit Garg,汕头大学副教授
报告题目:Exploring use of visual analysis as non-destructive techniques for monitoring of green infrastructures(用于绿色基础设施无损监测的可视化分析技术探索)
Kuang Sze Chiang, Kevin,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
报告题目:待定
Fei Dai(戴飞),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助理教授
报告题目:Visual data sensing and analytics for infrastructure and geotechnical monitoring(用于基础设施和岩土监测的视觉数据传感与分析技术)
Loizos Pelecanos,英国巴斯大学助理教授
报告题目:The use of distributed fibre-optic strain data to develop finite element models for foundation piles(基于分布式光纤应变数据的桩基础有限元建模)
8.论文征集
作者应于2017年8月31日前提交论文全文(英文或中文)至osmg2017@163.com或osmg2017@fosmg.com。论文模板见论坛网站(www.fosmg.com/c/论文征集)。由于本届论坛的论文集为非正式出版,作者保留所提交论文的版权。大会学术委员会将从原创的英文论文中筛选出约20篇优秀论文,以专刊的形式发表在《Engineering Geology》(SCI检索)、《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等期刊上。对于原创中文论文,大会将择优推荐到《工程地质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9. 日程安排
2017年8月31日(星期四) | 论文提交及提前注册截止 |
2017年11月3日(星期五) | 8:00-20:00 现场注册 |
2017年11月4日(星期六) | 9:00-9:30 开幕式 |
2017年11月5日(星期日) | 9:00-16:00特邀报告及口头报告 |
2017年11月6-7日(星期一、二) | 会后考察 |
10. 技术培训班
本届论坛将于2017年11月3日全天举办光纤传感技术短期培训班。来自国内外的多位权威专家将围绕BOTDR、BOTDA、BOFDA、FBG和ROTDR等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针对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普遍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如光纤感测技术的选用、工程项目的监测方案、传感器的安装、数据处理与分析、温度补偿和案例分析等,进行详细的讲解。课后培训班学员还可以参与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演示。培训合格人员统一颁发培训证书。本次培训班的报名和交费均通过大会在线注册系统办理。
11. 会后考察
考察内容:无锡地裂缝光纤监测现场、苏州分布式光纤监测产学研基地
考察时间:2017年11月6-7日
12. 注册收费
本次会议的在线注册系统已开通(www.fosmg.com/c/在线注册/),您可通过银行转账或支付宝缴纳注册费。发票统一由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开具,会议报到时领取。
13. 住宿信息
本届论坛的会场及住宿酒店均为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酒店预订统一通过会议在线注册系统办理。若您需取消预订,请于2017年10月15日前通过E-mail或电话方式联系会议组委会,可退还90%押金,过期则押金不退。
14. 参展信息
本届论坛将在会场设多个展位,为产品供应商提供新技术、新产品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场所,请于2017年9月30日前联系组委会预定展位。
已确定参展名单如下:
1. 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www.nzsensing.com)
2. 浙江奥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www.ozoptics.com)
15. 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磊 博士(17183371532),宋媛媛 女士(17183371523)
E-mail:osmg2017@163.com或osmg2017@fosmg.com
网站:http://www.fosmg.com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朱共山楼362室
邮编:210023
会议二号通知:点击下载